二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趋缓,需求不振,销售渠道不通畅,导致煤炭行业发展受阻。
比如部分基层管理部门劳动用工管理机构并未设置,监管职能没有完全理顺。多管齐下破冰行业管理部门必须设置或明确专门的机构或部门,煤矿企业也应设置专职部门,配备专职人员,做好煤矿用工管理工作。
据了解,煤矿从业人员学历提升是今年朔州市煤炭行业的工作重点。还有的煤矿在签订合同时只注重工资,不注重社保煤矿特有工种5767人,已达学历准入标准的有3650人,占总数的63%。有的煤矿专业技术人才、高学历人才留不住、招不来,甚至流失很严重。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170人,已达学历准入标准的有1141人,占总数的98%。
玉县煤炭局局长李永亮告诉记者,当前煤炭市场低迷,煤矿经营困难,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规范劳动用工的进程。难题仍待解目前,朔州市多数煤矿已与承包商解除合同,由企业自有人员组织生产,劳动用工也经过行业管理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备案。如果正税清费、共渡难关,是救的内涵,那这种救市更像借势,借助市场力量改进调控手段,提升煤炭发展质量有报道称,最近多省(自治区)出台煤炭救市政策。
如今,对于因此背上了巨大财务包袱的兼并主体,就撒手不管了?有分析指出,在企业做大做强时地方政府发挥助推作用,行业低迷时抛给市场,显然会使政府部门丧失公信力除山西、内蒙古、河南等煤炭主产省(自治区)外,一些产煤小省,比如福建、湖北等也加入救市大军。再比如媒体热炒的山西煤炭17条,其实是该省进一步落实煤炭20条的若干措施,补充措施的着力点仍在进一步改善煤炭企业经营环境。这恰恰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是一致的。
作为产煤小省,这一措施能一定程度控制当地煤企的产能扩张。有的煤企负责人直言,煤价高时,政府要求力保电煤供应,限定电煤价格,煤价下跌,就按市场规则办,这就公平了?当初,山西、河南等地政府用行政手段力推兼并重组,并要求真投入、真改造,加快兼并重组矿井产能释放。
如果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说,所谓的自杀式降价、产能扩张是控制市场、提高集中度的一种战略,是不是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了?换言之,如果正税清费、共渡难关,是救的内涵,那这种救市更像借势,借助市场力量改进调控手段,提升煤炭发展质量。但万事皆有因果,如果把相关政策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审视,上述观点也有待商榷。首先,从总体上看,此次各地政策主要有两点,一是控制产能、加大整顿关闭力度,二是清理乱收费。如果正税清费、共渡难关,是救的内涵,那这种救市更像借势,借助市场力量改进调控手段,提升煤炭发展质量有报道称,最近多省(自治区)出台煤炭救市政策。
如今,对于因此背上了巨大财务包袱的兼并主体,就撒手不管了?有分析指出,在企业做大做强时地方政府发挥助推作用,行业低迷时抛给市场,显然会使政府部门丧失公信力。如果能完整地看看这些措施,分析其出台背后的前因后果。客观地说,地方政府曾经出台的一些涉煤政策,无论是动机、合理性还是执行效果,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。与其说他们是在救市,不如说他们是和企业共渡难关。
有的认为,这与国家层面的空气清洁要求是背道而驰的。但换一个角度看,对于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地来说,如果GDP和税收的贡献大户煤企都死了,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会好过。
无论如何,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发展大势下,靠政令干涉、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过去,越来越清晰的市场信号和逐渐打破区域界线的经营环境,将指引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企业,突围求生。可见,对于同一件事,站在政治、经济不同角度考量,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。
当然,改革从来不容易,有前进也可能有后退,它比拼的是一种纠错能力,终会由时间检验。无论是中央、地方政府,又或者企业,乃至我们个人,对于每一项举措,都会有自己的算盘和看法。有的认为,这或将加剧煤炭供过于求。想批评一个人或一件事,很容易找到理由。背离这一原则,也许恰是错过了以低成本纠错的好时机。其次,对于河南的煤电互保、内蒙古的区域价格联动等救市手段,业界多有指责,认为这与煤炭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,不利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。
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,各有针砭。比如福建省《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》开头就提出,出台该意见是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》。
福建省要求停止核准新建年产低于30万吨、扩建年产低于9万吨的煤矿建设项目。也有的认为,与其说地方政府出台的是救市措施,不如说是做了早该做的事,正税清费,达到为企业减负的目的而已。
站在煤炭企业的角度,他们也有要求政府帮扶的理由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综掘公司总经理李恩龙说。
主营业务收入为1224.56亿元,同比下降1.78%。未来煤炭行业只有实现安全、环保、高效、低成本的煤炭生产才能生存,只有实现高度垂直集成(如煤、运、港、电、煤化工一体化)的企业才能获得大发展。2013年全国煤炭机械企业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较大,利润总额为43.17亿元,同比下降44.38%。负债达1088.07亿元,同比增加9.76%。
据了解,2013年全国煤炭机械工业多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,只有应收账款、负债和资产等指标呈增长趋势。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为16.31万人,同比下降2.34%。
据统计,2013年,131家煤炭机械企业应收账款达481.57亿元,同比增加20.4%。人均年收入约4.7万元,同比下降2.91%。
与会人士指出,我国已经成为煤机装备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,但煤机装备制造水平与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整体要求相比,还存在技术与装备水平发展滞后的问题,下一步我国煤机装备制造要重点抓住安全可靠这一主线,着重解决大型设备的成套化和稳定性等问题。工业总产值达1074.66亿元,同比下降12.14%。
资产达1850.92亿元,同比增加10.34%。2013年,煤炭机械企业职工及其人均年收入双双下降。而煤炭机械企业总产量为434.55万吨,同比下降12.11%。5月27日,全国煤炭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高层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。
2013年全国131家煤炭机械企业有27家亏损,比2012年增加了6家,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.61%5月27日,全国煤炭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高层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。
资产达1850.92亿元,同比增加10.34%。负债达1088.07亿元,同比增加9.76%。
主营业务收入为1224.56亿元,同比下降1.78%。与会人士指出,我国已经成为煤机装备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,但煤机装备制造水平与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整体要求相比,还存在技术与装备水平发展滞后的问题,下一步我国煤机装备制造要重点抓住安全可靠这一主线,着重解决大型设备的成套化和稳定性等问题。